編者按:為了搶抓新一輪文化發(fā)展機遇,按照市委市政府確立的新目標新任務,市文廣新局在全系統(tǒng)部署開展“解放思想找差距,凝心聚力謀發(fā)展”大討論活動。日前,局領導班子、機關處室負責人、直屬單位黨政負責人,以及武、金、溧文廣(體)局主要領導,一起赴蘇州、無錫兩地學習考察,引發(fā)了我們更多的感慨和啟迪。
2011年,蘇州成為全省第一、全國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qū)”城市,公共文化服務中心等一大批公益性文化設施遍布蘇州城鄉(xiāng),真正實現(xiàn)了文化發(fā)展成果由市民百姓共享。在文化體制改革中,蘇州結合自身實際,“一團一策”,不搞一刀切,既實現(xiàn)了曲藝遺產的有效傳承保護,又實現(xiàn)了文化市場的有效開拓,轉制院團年營收突破1000萬元。青春版《牡丹亭》等為代表的“蘇州劇目”,屢獲國家大獎,不僅在全國交流,還走出國門,為傳播中國文化作出了突出貢獻……
在歷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下,蘇州實現(xiàn)了經濟、社會、文化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的和諧局面,成功創(chuàng)造了中國城市文化發(fā)展的“蘇州模式”。
2011年,僅蘇州市級財政對文化的投入就超過了2。7億元,全市公共文化設施總面積達270萬平米,人均面積0。24平方米。蘇州市公共文化中心位于市區(qū)黃金地段,內有蘇州美術館、蘇州市文化館、蘇州市名人館,建筑面積達3。3萬平方米,總投資3。7億元,是市民百姓感受和體驗蘇州文化的最佳舞臺;蘇州博物館由世界著名建筑大師貝聿銘先生設計,是中外來賓了解蘇州的必經之站,成為蘇州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蘇州評彈學校新校占地面積4萬平方米,師生人均擁有教學面積排名全國各類學校前列,為營造評彈學習氛圍,校園里甚至仿建了一個“拙政園”;蘇州圖書館在已有2。4萬平方米老館的基礎上,規(guī)劃建設的新館總投資超過2億元。
在打造文化發(fā)展“蘇州模式”的過程中,蘇州不僅投入大、成果實,更可貴的是堅持規(guī)劃在前,政策保障,充分調動市民百姓的積極性與參與性,讓老百姓在家門口能夠切身“感受到、觸摸到、體驗到”蘇州文化。
全省第一、全國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qū)”城市。蘇州堅持從滿足市民百姓精神文化的需求出發(fā),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qū)建設作為蘇州文化建設的重要抓手和載體。2011年4月,蘇州作為全省唯一城市,入選首批31個國家公共文化示范區(qū)創(chuàng)建城市名單。今年4月,蘇州又以24個指標優(yōu)、1個指標良,總體督查指標優(yōu)良率100%的成績圓滿通過文化部、住建部組織的中期督查。在創(chuàng)建過程中,蘇州的一系列做法在全國領先。
蘇州創(chuàng)新圖書館運營模式,吸收發(fā)達國家經驗,實施了“總分館”運行機制。到今年年底,全市將建成公共圖書館總分館140個,至“十二五”末,蘇州全市將有1個總館、12個二級分館、200個社區(qū)(鄉(xiāng)鎮(zhèn))分館。
在全國率先推出“網格化公共文化服務模式”,在張家港市先行先試,深受市民百姓歡迎。張家港在原有市、鎮(zhèn)、村(社區(qū))三級服務網絡的基礎上,把其253個村(社區(qū))按照一定標準劃分為955個“文化網格”,并從基層選拔“文化專員”負責管理,使“文化網格”成為政府公共文化服務的基本單元,將全市所有區(qū)域、所有群眾均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服務范疇。
采用品牌化運營方式,統(tǒng)籌實施“群星璀璨”系列文化惠民活動。年均開展各類展演、展示3萬場次,惠及群眾5000萬人次。蘇州市群眾文化代表隊打造的劇目《人間新天堂》,作為開幕首演劇目參加了“大地情深——國家公共文化示范區(qū)創(chuàng)建城市群眾文化晉京展演”。
“一團一策”、“有保有改”,文化體制改革卓有成效。在滿足市民百姓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蘇州又在文藝院團的改革上闖出了一條新路。蘇州現(xiàn)有江蘇省蘇州昆劇院、蘇州市滑稽劇團(蘇州市少兒喜劇實驗劇院)、蘇州市歌舞劇院有限公司、蘇州市評彈團、蘇州市錫劇團有限公司等5個市直文藝表演團體。在改制中,蘇州堅持從實際出發(fā),采用“一團一策”、“有保有改”。蘇州市滑稽劇團成建制轉入蘇州藝術學校,蘇州市評彈團成建制轉入蘇州評彈學校,具有非遺傳承保護職能的江蘇省蘇州昆劇院繼續(xù)保留事業(yè)單位性質,具備市場化競爭力的蘇州市歌舞團和蘇州市錫劇團則轉企改制,走向市場。
在文化體制改革中,蘇州構建了完備的政策體系,在激發(fā)院團活力的同時繼續(xù)加大保障力度。蘇州出臺的了《蘇州市昆曲保護條例》、《關于昆曲、評彈長篇書目、優(yōu)秀少兒劇目演出補貼辦法》、《蘇州市屬文藝院團舞臺藝術創(chuàng)作生產專項經費實施細則》等多項政策文件。2011年,蘇州市級財政對藝術表演團體的投入達3381萬元,對藝術創(chuàng)作的投入達1033萬元。其中對已經轉企的蘇州市錫劇團、蘇州市歌舞劇院財政也分別投入了615萬元和701萬元,同時兩個轉企院團也充分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勇創(chuàng)市場,2011年的營業(yè)收入分別突破600萬元和1000萬元。
在政策的強力扶持下,“十一五”以來,蘇州的舞臺藝術呈現(xiàn)了全面繁榮的局面。涌現(xiàn)出了滑稽戲《顧家姆媽》、《青春跑道》、昆曲《西施》、青春版《牡丹亭》等一大批深受群眾歡迎的優(yōu)秀作品,獲國家級和省級各類獎項多達40余次。在打造舞臺藝術精品的同時,蘇州結合“姑蘇文化人才”計劃,對符合條件的舞臺藝術拔尖人才給予大力扶持。相應重點人才在其退休后可享受蘇州市市級機關副處級干部退休待遇。目前,蘇州市文廣新系統(tǒng)有9人次獲得梅花獎,17人次獲得文華獎,11人次獲得曲藝牡丹獎,1人入選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庫。2011年,蘇州對首屆文化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領軍(重點)人才進行了表彰。對領軍人才給予30萬元獎勵,以及100萬元項目資助,對重點人才給予10萬元獎勵,對引進人才分別給予50萬元和25萬元的安家補貼。此舉有力地調動了文化人才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新、創(chuàng)優(yōu)的積極性,為蘇州文化的大發(fā)展大繁榮注入了新的活力。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